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

辣酒煮花螺



中午上市場(因為發現狗飯沒了要煮,只好出門),看到有活的鳳螺,想到我先生愛吃這東西,還是買來煮煮看。

從前對鳳螺印象不佳,純粹是吃燒烤吃到冷凍的死鳳螺,類似嚼橡皮,沒什麼鮮度。不好吃。

既然有活的,買回家試試看。這是小顆的鳳螺,聽說台灣常見的有三種。這種嫩嫩的,不錯。


萬事問google,不會煮也無所謂,上網爬爬文,看了幾個作法。  以下這個影片最合我意,煮完之後果然喜歡。

盧師父辣酒煮花螺

材料

新鮮鳳螺 壹斤  (泡鹽水三小時,泡完之後會吐出一些灰灰黏黏的東西)

蔥切丁,蒜切末,薑切片,蔥鬚留著,紅辣椒兩條。紅蔥頭切丁(沒有可以用洋蔥,不過紅蔥頭香很多,今天用兩種)

米酒頭,紹興酒。(我覺得陴縣豆瓣味道很重,放白蘭地啊玫瑰露啊其實味道都被吃掉)


調味料

花椒(有花椒辣油就用辣油比較快),豆瓣醬(家裡只有陴縣豆瓣),醬油,蠔油,砂糖,水,沙茶醬,花生醬(家裡沒有花生醬,這次用腰果醬,也好吃),今天用兩種。我家沒用雞粉也沒有味精,醬油下重一點。


作法



鳳螺泡鹽水三小時後洗淨。 煮壹鍋水,放蔥鬚,太老的蔥綠,薑片,一點鹽巴。

另起油鍋,(有豬油最好)

炒香花椒,紅蔥頭,洋蔥,大蒜,辣椒,洋蔥炒軟之後放豆瓣醬與花生醬(兩大匙)沙茶醬(壹大匙)略炒,放點水,放醬油,蠔油,砂糖,煮成調味汁。

此時可以大火煮滾水之後放米酒頭或紹興,然後放入鳳螺煮個兩分鐘。(我買的螺小小的)

撈起來丟入隔壁鍋子的調味汁,放點酒,繼續中火燒個四五分鐘。下蔥花。起鍋。



很簡單,很好吃,很肥。超下酒。

聽說放隔餐吃再燒過更入味,總之壹餐兩人吃不完,明天繼續吃吃看。

新鮮的螺有種鮮味,很像小時候大人不給我吃的燒酒螺,哈哈。不能喝冰的,這種天氣喝室溫的啤酒很舒服。





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

免揉麵包基本配方

免揉麵包基本配方

三杯水
6.5杯高筋麵粉
1大匙速發乾酵母  或是1.5大匙 美式乾酵母
3/4大匙精鹽     或1.5大匙猶太鹽

攪拌均勻  放置室溫兩小時 到麵團攤平  冷藏三小時之後可用,  可在冰箱放一週

之後取出  用大量手粉整形之後  二次發酵一小時或以上

入烤箱


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

饃,飥飥饃,泡饃,小炒饃


想做這個很久,不過上次沒搞清楚狀況。網路上,尤其是台灣的網頁,對於饃的作法,都要往泡饃去找。(沒辦法,誰叫大家小時候第一次吃饃,就是吃牛肉或是羊肉泡饃)

不過網路上找到的作法,是發麵的,不管是孟老師用老麵做的,或是一般用酵母粉直接發的,都一樣。做出來的是饃,可是不是泡饃用的硬饃,而是肉夾饃用的那種,比較好咬的饃。拿來泡在湯裡頭煮,太過糊爛不好吃。 (是的,從前不懂,做過一次之後大失望)

網路搜尋很妙,你搜尋名稱不對,找到的資料就是不對勁。一直搜尋泡饃,出來都是熬煮羊肉湯的方法,很怪。

直到昨天朋友喊著要吃小炒饃,又買不到饃,只好用槓子頭代替。 網路上搜尋小炒饃,最後總算找到飥飥饃。

天啊,我哪知道這東西叫做飥飥饃啊,從小在台灣長大,我家又是南方人。嗚嗚。弄到今天才知道。

百度搜尋飥飥饃

上頭連結很清楚了,不多寫。總之發麵的饃不要拿來煮湯拿來炒。

也許是硬饃對於西北中國人來說太基本了,根本沒人寫,讓我找好久,真是悲慘。

還好昨天看到這段恍然大悟,看了幾篇,說要用死麵,不用發麵,就懂了。

以下是硬饃的作法

材料:

中筋麵粉


高筋麵粉(手粉用)


作法


在鋼盆和冷水麵,揉成麵團。(水的份量看經驗耶,做麵包是三份麵粉加上兩份液體,建議一開始水放少一點,留個1/4調整)

揉好麵團(大約15-20分)我用手揉,機器比較快吧,冷水麵好難揉。蓋上濕布鬆弛30分鐘(天氣熱時間可以短一些)

之後分成團,橄成圓形,就像捏包子一樣,弄成一個圓球,然後壓平。


(以上無圖,一個人弄很忙,手上都是粉,不想拍)

弄好之後長這樣。一個大約是一百公克。我把家裡的中筋麵粉用完,沒秤粉重。




之後用鐵鍋,小火,慢慢烙



剛烙出來的饃比較軟,熱呼呼的,我配了點豆腐乳就吃了。 放一陣子開始硬,一般要放兩天。不過哪忍得住,而且軟一點比較好掰。

後來用了木耳雞蛋洋蔥豬肉雞肉,炒了小炒饃。前天炸蝦的油很香,拿來炒蛋剛剛好。


炒饃也沒什麼,炒好料,放掰好的饃(這個最難了,要掰很久),之後放雞湯煮。比起一般炒麵,炒饃需要的高湯多一些。


會炒麵就會炒饃了。沒什麼難。不過吃的時候要放上大把大把的紅油還與醋。朋友說西安的紅油不怎麼辣,但是很香。正好我最近腸胃很差,做了一批不怎麼辣的紅油。派上用場。沒開玩笑,上頭那盤頭兩人份炒饃放了六湯匙的紅油,一樣看不到。

非常好吃,下次來開個泡饃趴好了。煮一大鍋牛骨牛肉高湯,超方便。


一個人大約兩飯碗炒饃。配上蘿蔔白菜排骨湯,全部吃光光


二十多年前,士林家樂福那裏有一家很短命的北方館子,老闆做出超濃香的羊肉湯與烙饃。可惜沒開多久就倒了。後來在外頭再也沒吃過好吃的泡饃。找外頭的餐廳不如自己動手,會了這點技能很方便。以後很想吃的時候不用求人或是出門找。

小炒饃好好吃啊,義大利人吃了也會感動吧。世界級的麵食啊啊啊啊

我二十多歲的時候,一定沒想過四十出頭竟然練成自己做饃的本事。煮菜總得練新技能,很像玩遊戲解任務。本日破解飥飥饃作法,成功。

找資料的時候發現,原來蒸饃就是饅頭。

(下頭是愛問上的回答)

做馍用的是一般的面粉,讲究一些也可以是富强粉,就是不能用自发粉,也不加酵母粉。冬天温水和面,夏天用凉水,面要和的不软不硬,保鲜膜包好饧半小时左右,冬天时间长一些,要一小时左右。取拳头大小揉成面团,擀成碗口大小半公分厚的饼,上饼铛烘焙之七八成熟,表面有金黄色花纹,俗称“玫瑰纹”,就好了。做泡馍的饼不好就这样吃,需要泡(mao)的时候煮一下,有嚼劲不粘牙。

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

砂鍋魚頭


說來奇怪,結婚這麼久。從來沒在家裡弄過砂鍋魚頭。 一般用鰱魚頭,不過兩人之家,那個太大了,我們又不大吃隔餐菜。就沒弄過。

今天市場上賣海魚的攤位,突然有很大的午魚頭。跟另外一位不認識的太太一人買了一半。這條午魚真的好大。砂鍋是3-4人份的,就滿了耶。

寫一下砂鍋魚頭的作法

魚買來,清乾淨血合,刷一刷,上點鹽巴。灑麵粉,沾點麵糊。直接下油鍋煎。煎到外表兩面焦黃就可以了。火要大,中心不用熟透,反正等下要煮。

發好的香菇切絲。洗菜。

起油鍋炸扁魚酥。炸到香氣出來。順便放兩瓣蒜一起炸,不要拍。 扁魚酥加上冬菜,就是我的砂鍋魚頭湯底。 接下來鍋子底下放白菜,放扁魚以及冬菜,還有香菇。放上魚頭和清水,就可以開始煮了。調味很簡單,鹽巴,一點醬油,一點黑醋,一點砂糖(可省略)。湯頭很重要,沒有冬菜至少要有扁魚酥。千萬不要放高湯粉那些亂七八糟的。



砂鍋魚頭跟火鍋一樣,喜歡什麼放什麼。不過菜味太重的青菜,最好過水再放。  今天放了手絲的木耳,杏鮑菇,切片紅蘿蔔,青蒜,芋頭,番茄。丸子放了鹿港上友的蝦丸,餃子加上基隆三記的手工魚餃蝦餃。還有清冷凍發現主婦聯盟的小熱狗。

邊吃邊煮,煮到後來湯水是奶白色的。放了一片米粉同煮。灑上芹菜珠與白胡椒,一點不剩,好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