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
辣酒煮花螺
中午上市場(因為發現狗飯沒了要煮,只好出門),看到有活的鳳螺,想到我先生愛吃這東西,還是買來煮煮看。
從前對鳳螺印象不佳,純粹是吃燒烤吃到冷凍的死鳳螺,類似嚼橡皮,沒什麼鮮度。不好吃。
既然有活的,買回家試試看。這是小顆的鳳螺,聽說台灣常見的有三種。這種嫩嫩的,不錯。
萬事問google,不會煮也無所謂,上網爬爬文,看了幾個作法。 以下這個影片最合我意,煮完之後果然喜歡。
盧師父辣酒煮花螺
材料
新鮮鳳螺 壹斤 (泡鹽水三小時,泡完之後會吐出一些灰灰黏黏的東西)
蔥切丁,蒜切末,薑切片,蔥鬚留著,紅辣椒兩條。紅蔥頭切丁(沒有可以用洋蔥,不過紅蔥頭香很多,今天用兩種)
米酒頭,紹興酒。(我覺得陴縣豆瓣味道很重,放白蘭地啊玫瑰露啊其實味道都被吃掉)
調味料
花椒(有花椒辣油就用辣油比較快),豆瓣醬(家裡只有陴縣豆瓣),醬油,蠔油,砂糖,水,沙茶醬,花生醬(家裡沒有花生醬,這次用腰果醬,也好吃),今天用兩種。我家沒用雞粉也沒有味精,醬油下重一點。
作法
鳳螺泡鹽水三小時後洗淨。 煮壹鍋水,放蔥鬚,太老的蔥綠,薑片,一點鹽巴。
另起油鍋,(有豬油最好)
炒香花椒,紅蔥頭,洋蔥,大蒜,辣椒,洋蔥炒軟之後放豆瓣醬與花生醬(兩大匙)沙茶醬(壹大匙)略炒,放點水,放醬油,蠔油,砂糖,煮成調味汁。
此時可以大火煮滾水之後放米酒頭或紹興,然後放入鳳螺煮個兩分鐘。(我買的螺小小的)
撈起來丟入隔壁鍋子的調味汁,放點酒,繼續中火燒個四五分鐘。下蔥花。起鍋。
很簡單,很好吃,很肥。超下酒。
聽說放隔餐吃再燒過更入味,總之壹餐兩人吃不完,明天繼續吃吃看。
新鮮的螺有種鮮味,很像小時候大人不給我吃的燒酒螺,哈哈。不能喝冰的,這種天氣喝室溫的啤酒很舒服。
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
免揉麵包基本配方
免揉麵包基本配方
三杯水
6.5杯高筋麵粉
1大匙速發乾酵母 或是1.5大匙 美式乾酵母
3/4大匙精鹽 或1.5大匙猶太鹽
攪拌均勻 放置室溫兩小時 到麵團攤平 冷藏三小時之後可用, 可在冰箱放一週
之後取出 用大量手粉整形之後 二次發酵一小時或以上
入烤箱
三杯水
6.5杯高筋麵粉
1大匙速發乾酵母 或是1.5大匙 美式乾酵母
3/4大匙精鹽 或1.5大匙猶太鹽
攪拌均勻 放置室溫兩小時 到麵團攤平 冷藏三小時之後可用, 可在冰箱放一週
之後取出 用大量手粉整形之後 二次發酵一小時或以上
入烤箱
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
饃,飥飥饃,泡饃,小炒饃
想做這個很久,不過上次沒搞清楚狀況。網路上,尤其是台灣的網頁,對於饃的作法,都要往泡饃去找。(沒辦法,誰叫大家小時候第一次吃饃,就是吃牛肉或是羊肉泡饃)
不過網路上找到的作法,是發麵的,不管是孟老師用老麵做的,或是一般用酵母粉直接發的,都一樣。做出來的是饃,可是不是泡饃用的硬饃,而是肉夾饃用的那種,比較好咬的饃。拿來泡在湯裡頭煮,太過糊爛不好吃。 (是的,從前不懂,做過一次之後大失望)
網路搜尋很妙,你搜尋名稱不對,找到的資料就是不對勁。一直搜尋泡饃,出來都是熬煮羊肉湯的方法,很怪。
直到昨天朋友喊著要吃小炒饃,又買不到饃,只好用槓子頭代替。 網路上搜尋小炒饃,最後總算找到飥飥饃。
天啊,我哪知道這東西叫做飥飥饃啊,從小在台灣長大,我家又是南方人。嗚嗚。弄到今天才知道。
百度搜尋飥飥饃
上頭連結很清楚了,不多寫。總之發麵的饃不要拿來煮湯拿來炒。
也許是硬饃對於西北中國人來說太基本了,根本沒人寫,讓我找好久,真是悲慘。
還好昨天看到這段恍然大悟,看了幾篇,說要用死麵,不用發麵,就懂了。
以下是硬饃的作法
材料:
中筋麵粉
水
鹽
高筋麵粉(手粉用)
作法
在鋼盆和冷水麵,揉成麵團。(水的份量看經驗耶,做麵包是三份麵粉加上兩份液體,建議一開始水放少一點,留個1/4調整)
揉好麵團(大約15-20分)我用手揉,機器比較快吧,冷水麵好難揉。蓋上濕布鬆弛30分鐘(天氣熱時間可以短一些)
之後分成團,橄成圓形,就像捏包子一樣,弄成一個圓球,然後壓平。
(以上無圖,一個人弄很忙,手上都是粉,不想拍)
弄好之後長這樣。一個大約是一百公克。我把家裡的中筋麵粉用完,沒秤粉重。
之後用鐵鍋,小火,慢慢烙
剛烙出來的饃比較軟,熱呼呼的,我配了點豆腐乳就吃了。 放一陣子開始硬,一般要放兩天。不過哪忍得住,而且軟一點比較好掰。
後來用了木耳雞蛋洋蔥豬肉雞肉,炒了小炒饃。前天炸蝦的油很香,拿來炒蛋剛剛好。
炒饃也沒什麼,炒好料,放掰好的饃(這個最難了,要掰很久),之後放雞湯煮。比起一般炒麵,炒饃需要的高湯多一些。
會炒麵就會炒饃了。沒什麼難。不過吃的時候要放上大把大把的紅油還與醋。朋友說西安的紅油不怎麼辣,但是很香。正好我最近腸胃很差,做了一批不怎麼辣的紅油。派上用場。沒開玩笑,上頭那盤頭兩人份炒饃放了六湯匙的紅油,一樣看不到。
非常好吃,下次來開個泡饃趴好了。煮一大鍋牛骨牛肉高湯,超方便。
一個人大約兩飯碗炒饃。配上蘿蔔白菜排骨湯,全部吃光光
二十多年前,士林家樂福那裏有一家很短命的北方館子,老闆做出超濃香的羊肉湯與烙饃。可惜沒開多久就倒了。後來在外頭再也沒吃過好吃的泡饃。找外頭的餐廳不如自己動手,會了這點技能很方便。以後很想吃的時候不用求人或是出門找。
小炒饃好好吃啊,義大利人吃了也會感動吧。世界級的麵食啊啊啊啊
我二十多歲的時候,一定沒想過四十出頭竟然練成自己做饃的本事。煮菜總得練新技能,很像玩遊戲解任務。本日破解飥飥饃作法,成功。
找資料的時候發現,原來蒸饃就是饅頭。
(下頭是愛問上的回答)
做馍用的是一般的面粉,讲究一些也可以是富强粉,就是不能用自发粉,也不加酵母粉。冬天温水和面,夏天用凉水,面要和的不软不硬,保鲜膜包好饧半小时左右,冬天时间长一些,要一小时左右。取拳头大小揉成面团,擀成碗口大小半公分厚的饼,上饼铛烘焙之七八成熟,表面有金黄色花纹,俗称“玫瑰纹”,就好了。做泡馍的饼不好就这样吃,需要泡(mao)的时候煮一下,有嚼劲不粘牙。
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
砂鍋魚頭
說來奇怪,結婚這麼久。從來沒在家裡弄過砂鍋魚頭。 一般用鰱魚頭,不過兩人之家,那個太大了,我們又不大吃隔餐菜。就沒弄過。
今天市場上賣海魚的攤位,突然有很大的午魚頭。跟另外一位不認識的太太一人買了一半。這條午魚真的好大。砂鍋是3-4人份的,就滿了耶。
寫一下砂鍋魚頭的作法
魚買來,清乾淨血合,刷一刷,上點鹽巴。灑麵粉,沾點麵糊。直接下油鍋煎。煎到外表兩面焦黃就可以了。火要大,中心不用熟透,反正等下要煮。
發好的香菇切絲。洗菜。
起油鍋炸扁魚酥。炸到香氣出來。順便放兩瓣蒜一起炸,不要拍。 扁魚酥加上冬菜,就是我的砂鍋魚頭湯底。 接下來鍋子底下放白菜,放扁魚以及冬菜,還有香菇。放上魚頭和清水,就可以開始煮了。調味很簡單,鹽巴,一點醬油,一點黑醋,一點砂糖(可省略)。湯頭很重要,沒有冬菜至少要有扁魚酥。千萬不要放高湯粉那些亂七八糟的。
砂鍋魚頭跟火鍋一樣,喜歡什麼放什麼。不過菜味太重的青菜,最好過水再放。 今天放了手絲的木耳,杏鮑菇,切片紅蘿蔔,青蒜,芋頭,番茄。丸子放了鹿港上友的蝦丸,餃子加上基隆三記的手工魚餃蝦餃。還有清冷凍發現主婦聯盟的小熱狗。
邊吃邊煮,煮到後來湯水是奶白色的。放了一片米粉同煮。灑上芹菜珠與白胡椒,一點不剩,好吃。
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
天使的屁股麵包,冷藏長時間發酵版本 Milchbrötchen
圖片大看起來好開心,這是我第一次用長時間冷藏發酵法做麵包。寫下做個記錄。
配方
高筋麵粉 300公克
水200公克
速發乾酵母 1.5-2公克 (如果不用長時間冷藏法,需要用到5公克)
砂糖 10公克
鹽巴 5公克
奶油 10公克
裝飾用高筋麵粉與手粉,份量外
作法
A: 第一次發酵,分兩階段
混合所有材料,揉麵。(冷藏法就不用先留一點水起來調整乾濕度),揉到差不多再加入奶油繼續揉。大約15分鐘。直到麵團光滑。
之後滾圓,室溫(25度)發酵60分鐘,天氣熱就30分鐘。昨天放外頭約兩小時才收。
收的時候把麵團壓實,排出空氣後放入夾鏈袋,不用完全密封,發酵麵團還需要排氣。
等到麵團變大約兩倍大(大約12-15小時)之後完成第一次發酵。
B:分割麵團與中間發酵
分割麵團,這樣的份量可以分12個。不過我分到11個就沒了,大小不均,哈哈。
麵團分成小個之後輕輕壓。排氣。接著滾圓。(因為之後不會再滾圓,這裡一定要表面弄漂亮一點)
中間發酵15分鐘,鬆弛一下。(蓋上濕布)
(這裡我覺得其實麵團拿出來等個十分鐘再弄比較好,太冰了硬梆梆的不好分割)
C:成形
小圓麵團丟到高筋麵粉袋裡頭,裹上粉。 之後用撖麵棍用力再中間壓出凹痕,要用力壓到底。
最後放在烤盤上進行40-60分鐘的二次發酵,直到麵團變成兩倍大。(蓋上濕布)
D: 烘烤
210度,烤12分鐘。電烤箱。
今天2014/11/23 天氣莫名其妙熱,熱到白天要穿短袖。
做這個麵包的同時,之前先做了一批冷藏麵團貝果,水量我多加很多,結果整形很困難但是非常好吃。等到實驗成功再來寫文好了/
長時間發酵的麵團其實比較香,烤的時候就有感覺。所以麵包機後來都沒用過,還是慢慢發酵的麵包好吃。
晚上吃沙拉,吃小黑喉,鹽麴雞胸肉。這款麵包當餐包很不錯。優秀。
因為肩膀痛,五月買的麵粉到現在都還沒用完(暈倒,趕快做一做,新的麵粉已經到家,朋友都快用完第二批我還沒動過啊啊啊)
網路上也有日本食譜用牛奶代替水,這樣會更軟,想想體重還試算了,吃單純一點的麵包就好。
同學說這麵包德文名稱是:
Milchbrötchen
難怪日本人的書上翻譯成布列親,看到我傻眼,就是BROTCHEN好嘛,小麵包,吼唷 (MILCH是牛奶)
麵包原名是ansbacher milchbrotchen,取笑一位來自德國ansbach的女士,周旋與主教與貴族之間。麵包其實不是屁股,不是胸部,是屁股前面這位女士拿來社交的地方。 後來弄到有一陣子牛奶小麵包沒人買。
麵包原名是ansbacher milchbrotchen,取笑一位來自德國ansbach的女士,周旋與主教與貴族之間。麵包其實不是屁股,不是胸部,是屁股前面這位女士拿來社交的地方。 後來弄到有一陣子牛奶小麵包沒人買。
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
摩洛哥香料燉雞,壓力鍋版本
有時候煮什麼吃什麼都是天意。
今天就是。
昨天同學太想念在摩洛哥吃的CHICKEN BASTILLA,做了一個出來,結果她自己說最好吃的就是第一個步驟的香料燉雞。 甜甜香香的。
http://agogovicki.pixnet.net/blog/post/32981773 同學的CHICKEN BASTILLA 食譜連結在此。
今天SAVEUR MAGAZINE又出現CHICKEN TAGINE 的食譜,天意如此。本來打算明天做,沒想到我家的香料好多,弄壹弄,打壹打,也可以做出Ras El Hanout。 沒有三十種也有個十來種。
就做了,喔耶,好吃。
之前看安東尼波登年輕的時候去摩洛哥的影片,發現知名店家原來也是用壓力鍋煮TAGINE,既然我家買了WMF,還是多多用。 不過這次煮到壓力閥起來15分鐘太久了,應該九分鐘就可以。
每一家牌子的鍋子密閉狀態不大一樣,橡膠條老舊或是新的也會影響慢慢燉煮洩氣的時間。這個要靠經驗,沒什麼參考價值。總之煮軟就好,今天煮太軟,下次改進。
材料
棒棒腿切塊, 五根(又是天意,原本買來要給貓吃的,還沒凍,就拿來煮給自己吃了)
(VICKI同學用兩條大雞腿,或是半隻雞)
洋蔥 中型兩個,我用了壹大一小,切塊(最近洋蔥剛出,小的好可愛)
橄欖油兩大匙(因為我雞肉帶皮,油少一點或是不放都沒差,飼料雞很肥)
生薑泥 1/2 大匙
鹽巴 1又1/2 小匙
蕃紅花,加了兩撮 最近Carmencita 的蕃紅花沒有從前香,要放好多。
黑胡椒 1/2小匙
肉桂棒壹根(我家沒有粉,不然可放1/2小匙)
摩洛哥綜合香料1小匙(其實我想我放到1.5小匙,因為我的機器打不細,我多放點)
蔬菜:紅椒。櫛瓜。黑橄欖,番茄。(冰箱剩下什麼用什麼,不然胡蘿蔔也很好)起鍋應該要加上香菜,但是我忙著吃,忘了要加。哈哈。
同學用鑄鐵鍋小火煮了40分鐘。 我用壓力鍋煮。不過壓力鍋比較密,肉軟了水份都在裡面,務必把肉拿出來之後收汁。很水喔。
燉煮就是材料全都丟一起,蓋子蓋上去就不用管了,好輕鬆。
真的很好吃,不過壹開始沒有番茄黑橄欖櫛瓜的版本好甜。吃不習慣。肉撈出來又放了黑橄欖番茄泥與櫛瓜進鍋子裡頭煮。
人生總有第一次,沒去過摩洛哥也弄出摩洛哥菜來吃吃,開心。秋天吃燉煮很愉快。
所有的香料味道全部融合成一種滋味,與印度masala又不一樣。只有薑味香香的沒有蒜味好奇妙,真的簡單又好吃,只有打香料那裏比較麻煩。
香料配方:
http://moroccanfood.about.com/od/maindishes/r/ras_el_hanout_recipe.htm
http://www.epicurious.com/recipes/food/views/Ras-El-Hanout-101070
網路上搜尋各家都不一樣,自己調配自己玩玩很有趣。
平平都是差不多材料的燉煮(番茄,茄瓜,黑橄欖,洋蔥,雞肉,紅椒),加了香料煮起來就是不一樣,很好玩。
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
草莓洛神果醬
最近是洛神花產季,又買了一些新鮮的洛神。冰箱內有年初跟有機農買的冷凍草莓還有。本來是打算夏天吃草莓冰沙用,不過身體不大好,壹吃身體濕氣就很重。吃了幾次就擺著。還是拿來做果醬好了。
草莓果醬是我心目中的果醬王。超級好吃,不過用自然的方法做出來的草莓醬總是有點灰灰的,既然有紅紅的洛神就打碎放一點進去。
看了書上的配方,赫然發現草莓醬需要放水果重量1/10 的水份(一公斤草莓配上100公克水),白砂糖是水果重量的9/10 ,還需要一顆檸檬的汁水。
第二天煮到微滾之後先撈起成型的草莓,然後把汁水繼續煮一下濃縮,因為我沒有糖度計(一般人不會有吧)就做個差不多的版本。 這次出來有點水。
今天的洛神份量是草莓的1/10,草莓用了700公克,水放了70公克,砂糖用了600克,檸檬汁放了壹大顆的3/4。
果醬的作法
全部材料放入鍋中煮到微滾,之後蓋上烘焙紙,浸泡八小時或是隔夜。
第二天繼續煮到微滾,之後裝瓶放涼。
這樣煮的時間非常短,不過煮冷凍草莓會久一點,用中小火煮。 烹煮時間短,香氣容易保留。不然煮到空氣裡頭香香的,果醬卻香氣淡掉就不好了。
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
林森公園下午茶 金品茶語(菜肉大包好吃翻了)
是不是好可愛,秋天的南瓜與花。
下午趁天氣好,去林森公園走走。曬太陽。麥當勞與吉星中間有個可愛新開的小店,進去吃吃點心挺不錯。
本人不是專業blogger,外觀還有menu什麼的就不拍了,網路上很多。
沒想到吃得非常開心。
一樓長這樣
配色與陳設都很用心的店家,進去就是舒服明亮。
不過開幕+試營運也不超過三個月吧,看到美麗的玻璃燈上都是灰塵覺得很可惜,細節沒注意。(不過台灣很多店家都這樣........不然就是冷氣出風口長黑毛,有點噁)
服務人員領上二樓
設計好可愛,茶壺,小籠包,還有茶葉與logo都上窗戶了。
先上單點的熱茶,今天都單點,不過menu上頭的套餐很不錯,我若是一個人來就想吃套餐。一籠小籠包有三種口味六個,很適合一人享用。
蟹粉小籠三連發。 這籠175,皮非常好,就跟鼎泰豐一樣,不過內餡的湯汁我覺得少了一點點。味道也不錯,至少有鼎泰豐八成。而且不用排隊又能一人享用,憑這點就贏了。
火腿燒餅比較普通,酥皮就規矩,不過不失,兩個六十算便宜,但是沒有特別愛。
接下來出現本日心頭好,菜肉大包,一籠兩個六十。我覺得是佛心價。
皮與內餡俱佳。內餡很細緻,該用豬肥肉的地方也沒少。滑潤有滋味不過鹹。 比起百貨公司美食街的葡吉包子不知道好吃多少倍。(我每次肚子餓買一個墊肚子都後悔)工很細,跟光復市場的素包子比起來,我比較喜歡金品的,工更細。(花素包子今天沒吃,下次點)
這家菜肉包子(還有其他大包子)可外帶。
今天喝貴妃烏龍,金品的茶很香,問題是我喝所有的烏龍茶都胃痛,台灣這幾年茶越做越生。逼得我只能喝花蓮的密香紅茶,還有印度的大吉嶺。
胃還ok的人應該覺得他們家的茶好喝。
不過吃中餐點心下午茶,聽爵士鋼琴有點怪怪的,氣氛懶洋洋,總之我不習慣。
熱茶的茶包長這樣
這家如果人在附近我很推。套餐的組合很有吸引力,一份270,有小菜有燒餅有茶有一籠六個三種口味的小籠包(或是蒸餃)非常體貼一個人吃飯的餐點設計。
(我沒點,請上官網看。重點是我迷上這家的菜肉包子了。 牛肉麵朋友說普通,不點沒差。胃口比較大的人可以點來吃。
秋天的林森公園很漂亮的。
回程遇上美麗的公車候車亭,我從小就很迷珊瑚藤
吃完很開心,舒舒服服又陽光明媚的一下午好時光。
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
醋漬嫩薑片
有書看之後就試做書上配方,後來發現實在受不了酸味太重的。這個糖量比書上加倍的配方已經比我從前做的薑片酸很多了。從前的太甜膩,調整過的作法比較喜歡。
材料
嫩薑400公克切片
醋一杯(240CC)
砂糖六大匙
鹽1.3小匙
作法
瓶子煮沸消毒
嫩薑切片,入滾水煮30秒(但這樣還是很辣,下次考慮煮一分鐘)網路上還有人煮三分鐘
用濾杓撈起來,混合糖醋汁,裝瓶。
放涼之後裝瓶可收冰箱。
這個應該是沒多久就會被吃光的好東西。不過放兩天的還是很辣啊。書上說切好的薑可以先泡水去辣味。不過生薑不就是吃那個辣味,我想放久一點味道會比較溫和吧,希望是這樣。
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
salad dressing (coriander seeds)
corn oil 900ml
lemon juice 300ml
honey 140g
salt 2g
coriander seeds 35g
balsamic vinegar 11g
葉菜類沙拉適用,BONNIE的配方
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
大蒜味噌(參照小寺宮,瓶漬魔法壹書)
為了堅果蜂蜜漬,找到這本書,後來發現蜂蜜需要加熱需要20分鐘到半小時才能保存很久,那酵素不就破壞掉,還是算了。
不過這本書編排我很喜歡,印刷與攝影也不錯,雖然我現在多半吃吃新鮮現做的東西。看看也開心。
天氣變涼之後就很想吃有味噌的東西。看到書中的大蒜味噌,就做了壹份。
不過越做越奇怪,不知道是不是翻譯有問題。
書中的份量
大蒜兩瓣(這樣很少很少啊)這次用了四大瓣。嫩薑壹大塊,沙拉油兩大匙
日本酒 1/2杯,砂糖三大匙(我用兩大匙就覺得甜)
味噌200公克
MIRIN 兩大匙
韓國辣椒粉兩大匙
我自己多加了壹條很辣的紅辣椒切碎
作法
大蒜切碎,生薑切碎(用機器打比較快)
熱油,中小火炒大蒜炒到變軟香氣出來
繼續加入生薑泥與生辣椒
炒好之後直接放MISO,砂糖,日本酒,MIRIN
煮到顏色有光澤(水份蒸發)就可以。
感想
大蒜味很淡,我想應該是要用兩球大蒜吧,難道翻譯有錯誤。明天煮味噌拉麵的時候直接加入生蒜泥好了
這種炒法其實跟炒烤鴨的甜麵醬沾醬差不多啊,不過就是多了辛香料。
MISO一定要用沒有甜味的紅味噌。 有甜味的味噌用了,砂糖還有MIRIN還要減少份量。
關於味道我比較相信自己的嘴巴,書上的配方就參考看看。這次做出來的生薑味竟然比大蒜味道重,讓我覺得很矮油。不過還是不錯吃。
今天去新光三越A4館樓下超市補貨,買了三種MISO,結帳竟然發現每壹款都減價,非即期品還減很多,讓我有賺到的感覺。開心。
瓶漬魔法 購買連結( 沒想到是商周出的)
補張照片,兩人份味噌豬肉麵用了五六匙辣味噌。與一點醬油,麵快好直接加上豬肉韭菜洋蔥略煮即可。我覺得這樣的配方對我還是甜了點,下次砂糖考慮不放。MIRIN就夠了。
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
脆皮巧克力蛋糕TORTA TENERINA ( GLUTEN FREE)
好朋友生日,平常飲食有禁忌,很多不能吃。不能吃糖不能吃海鮮不能吃隔餐的餐點(是的,不是隔夜,是隔餐),只能吃清蒸水煮的新鮮食物。不過生日就給他破戒一次。吃吃巧克力蛋糕。蛋糕都吃了一半才想到要拍照。呵呵。
蛋糕的食譜是另一個朋友給的,義大利Emilia-Romagna 區域的食譜。
這個食譜烤出來的蛋糕會有比馬卡龍還要脆的外皮,內部濃濃軟軟。實在不大美麗,卻是非常美味。這樣重本的蛋糕市面上買不到,自己做比較快。 只需要五樣材料。所以材料的品質,直接影響蛋糕的味道。 盡量買好東西。
材料:
(以下為九吋蛋糕模,八人份的份量)
butter 100g
dark chocolate 200g
sugar 200g(廚友之前用150g,我覺得甜度剛好,這次就用150g)
4 eggs(蛋白蛋黃分開)
玉米粉,或是太白粉(potato starch)2 tbsp 兩大匙
作法
烤箱預熱180度C
蛋糕烤模內部塗上奶油(份量外)
1 奶油+黑巧克力 用微波或是隔水加熱融化
2 打發蛋黃+砂糖,打到有點發白就是打發了(用電動打蛋器比較方便)
3 加入融化的巧克力奶油繼續打,之後拌入太白粉
4 用乾淨無油的鋼盆打發蛋白(我習慣留個兩大匙砂糖這時候加入,打起來的蛋白比較挺)
5 把蛋白分三次拌入巧克力糊之中,之後倒入烤模,烤個20分鐘。
6 出爐之後需放涼30分鐘。此時蛋糕還會慢慢的烤熟(溫度還在)表面會開始塌下來。正常。
7 這個蛋糕微溫好吃,我沒有九吋的蛋糕模,這次用八吋的,但是有點後悔,這蛋糕上頭的脆殼太好吃了。表面積比較大的烤模更合適。
脫膜之後灑點可可粉就可以,我是覺得根本也不用脫膜了,脆脆的表層配上濃濃的蛋糕最好吃。
順便貼上晚餐吃的紀念一下,雖然破戒,還是以清蒸水煮為主。
認識25年,應該是好緣份吧,生日快樂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