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

茄汁羅勒竹莢魚


中午煮出人生最鮮嫩又緊實的竹莢魚,非寫一下紀念不可。

春季南方澳竹莢魚大豐收,又非常非常便宜。一公斤好像150上下。上次去搬了十三條竹莢魚回家。 因為不愛竹莢魚頭,回家全切掉。這樣放冰箱收藏方便。

竹莢魚去頭把內臟清乾淨之後,要把魚骨上的血塊刮乾淨。日本人用竹筅,就是喝抹茶用的那個可愛的刷子。我上次用刀刮,刮不乾淨累死我了,要去買一支。 如果要用舊牙刷的話,記得把刷毛剪短,這樣刷子比較有力。

清好的竹莢魚可以對切,背上兩條魚鱗我習慣不拿掉,吃的時候挑掉就好。

切對半整理好的魚(不用去骨啦,從肚子下刀很快的,刀磨利一點),灑點鹽,兩條平放在一起,直接進冷凍。

這樣的魚泡水解凍之後不像魚乾,不鹹,也不像原始的有點乾的竹莢魚。魚肉變很嫩。倒是有點像風過兩小時的抱醃黃魚。肉一塊塊的嫩滑好吃。

魚處理好接下來的都簡單。

這陣子幫好友做調理身體的健康飲食,那自己吃的也遵照指南注意一下,不用大火不煎焦黃煮煮看。也不錯。


切洋蔥末半顆,大蒜一辦切片,茴香頭半顆切片,小火爆香煮到洋蔥透明。之後下魚煎一下,魚要擦乾才能下鍋。這次下兩條魚,一人一條剛剛好。

順手倒一點黑胡椒,這胡椒是小姑姑從印尼帶回來送的,還沒炒過,自己炒了磨碎的。味道比較溫和。

煎好一面之後把魚翻面,順便放一棵新鮮番茄切片,等番茄出水之後倒入罐頭番茄泥。丟進三顆黑橄欖,我超愛這味啊。

因為魚很新鮮,又有茴香頭去腥。嚐了一下檸檬和白酒都可以不要放。

要起鍋的時候灑點上好的初榨橄欖油還有撕碎的新鮮甜羅勒就可以。




我懶得多洗盤子,在家吃平底鍋就一起上桌,很方便的義大利好滋味。想吃味道重一點切碎˙的capers也可以丟一點一起煮。



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

酸辣蝦湯 Tom Yam Kung


今天會煮道這道菜完全是宇宙的安排。

 前兩天晚上與朋友聊天,講到新鮮的泰國檸檬葉啊,香茅啊,南薑啊,(還有我最愛的泰國脆脆茄子)。這些東西很難用罐頭或是乾料替代,香氣不一樣,講完心中升起一絲好可惜的感覺。

沒想到。第二天,舍弟一通電話call我去中和華新街吃午餐(是的,要是沒有台北捷運,我這輩子還不知道中和在那裏)

然後,就在賣東南亞食品的商店,買到這些(視為至寶,哇哈哈)

 

(泰國茄子兩包, 香茅,檸檬葉,南薑,除了茄子是新鮮的,其他香料是真空包冷凍的)

茄子買來怕老得快,與朋友聯絡完第二天就來吃晚餐,本日大雨,感謝朋友們依約來吃飯。又帶了自己釀的有機梅酒來送,好好喝喔。放兩年的梅酒真不錯,香氣足又不甜膩。

煮出我在台灣喝到最好喝的酸辣蝦湯,超開心的。 本人做菜比較龜毛,少一味香料就不想動手,泰國菜不難做,但是新鮮香料難買。去年還種了一株泰國檸檬,想要拿葉子做菜,不過台北太冷了,難得我種死植物。六百大洋買的一株苗就這樣升天了。

酸辣蝦湯很清很好喝,辣中清爽帶鮮味,加了罐頭香料的味道我覺得比較濁,我喜歡這種全用新鮮香料煮的。

以下是四人份酸辣蝦湯作法

材料:

蝦子12隻,去泥腸(我愛帶殼蝦,喝湯怕麻煩,可以去頭去殼留尾巴)
蝦殼蝦頭(我這次用了去蘇澳買的小蝦子,之前凍起來的)掰了一小塊解凍,大約一個拳頭大
植物油少許(只要可以爆香蝦殼就好)
三根香茅(用刀背拍扁)
五片南薑
羅望子泥 (隨便放,大約兩湯匙,羅望子的酸味跟綠檸檬不一樣)
雞湯約兩公升,或是清水(今天用了好多雞腿骨熬高湯)
小辣椒五根,切碎或是拍扁(華新街那裡有賣泰國進口的綠色鳥眼小辣椒)
檸檬葉六七片,撕開
兩根青蔥,切蔥花
魚露(最後調味用,我喜歡天枰牌的魚露,台灣沒得買,只好託人從泰國帶大瓶的)
菇類兩把(有新鮮草菇最好,今天市場買不到,買了鴻喜菇和秀珍菇)
新鮮綠檸檬(lime)1.5顆,擠汁
香菜 三顆 (香菜根切開洗淨,熬高湯) 香菜梗與菜葉切碎最後加

作法:

先煮雞高湯。我喜歡用壓力鍋把骨頭煮到酥,之後可以餵食我家狗豆子,或是拿出門餵浪貓。

起油鍋,炒香小蝦(或是蝦殼蝦頭)。炒到蝦殼紅紅香味出來就可以了。
加雞高湯,加羅望子泥,放根香茅,還有幾片南薑和香菜根一起煮。水滾之後煮個20分鐘。
煮好之後過濾,熬湯的材料都可以丟掉。


之後加入切片的香茅,檸檬葉,辣椒,青蔥,南薑還有菇類,用魚露調味,小煮一下約兩三分鐘就好。

最後加入鮮蝦,馬上關火,加蓋之後上桌就悶熟了。市場的草蝦不很大,不是泰國蝦不用一直煮。

最後要吃的時候灑上香菜擠上檸檬汁就可以。

本來以為煮太大鍋,最後還是被掃光,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