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

麻辣鍋底(ANGELA CHANG的配方 )

FB上的高手ANGLEA CHANG寫的麻辣鍋底作法 ,非常厲害。
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hsamangela/posts/2580736475520?notif_t=feed_comment_reply


1./高湯-牛骨加蔬菜熬7~8小時
2./ 鍋底-熱油鍋下多點沙拉油,先炒花椒粒、蔥段、薑片,熄火待稍冷,放花椒粉、辣椒粉炒一下。開火,加酒、辣豆瓣醬、甜酒釀、中藥(紫草、桂皮、八角、大茴香、小茴香、甘草、共10元中藥店配),熬一下,放入高湯燒開,放入醬油3大匙,再熬5~6小時,過濾去渣。

(ANGELA 的叮嚀)湯頭的部分.還有可以用自製的辣油去花椒油,我記得妳有大陸帶回來的大紅袍花椒,可以先熬好這個油去炒新鮮的蒜頭,薑和蔥薑,大陸那邊很重視的是要有新鮮的香料味和乾香料去混.另外妳可以試看看加一點鎮江香醋,鼎王的一定有加,因為我用鎮江香醋後就是鼎王的味道.豆瓣醬如果用大陸的睥縣豆瓣會更好,如果買不到的話就是用哈哈牌辣豆瓣,另外一個秘訣就是用老干媽的辣椒醬,這樣與乾辣椒和辣椒粉個呈現不同的辣味出來.

另外所謂的13香或是18香不用特別去拘泥,我特別喜歡草果和茴香還有乾辣椒混在一起用.所以妳可以去嘗試妳的版本.最後還有一招是四川妹教我的,就是可以把滾燙的油倒在花椒粉和辣椒粉上面,用熱油去帶出香味.(

對了,高湯熬清淡一點的方法是不要熬那麼久,熬那麼久普林都跑出來,可以把牛大骨烤過,豬大骨川燙過再一起加很多蔬菜(洋蔥,蘿蔔,玉米,西芹,高麗菜,大白菜)去煮。


(感想)哪天真的很勤勞就會自己做。

還好台北有小心上癮,這家鍋底雖然是素的,買回家加點牛肉下去燙馬上勝過好多麻辣鍋店的鍋底。而且湯可以喝,喝完也不會拉肚子。

太和殿我每次吃都沒好下場,加上肉片是冷凍現切,直接放進去會老,覺得在外頭吃麻辣鍋不如在家吃............

老乾媽的醬香是香但是味精好多跳過比較好。 還有熱油沖辣椒花椒就是紅油的作法,但是油必須七八分熱,太熱辣椒粉焦掉不好吃。會有股臭味。

陴縣豆瓣醬南門市場有,用之前要先剁過。牛大骨大潤發有冷凍的。

感謝ANGELA不藏私,也願意讓我引用作法筆記在格子上。 等你有空也來寫格子。

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

Kohler 媽媽的油醋汁,以及封印在照片和味覺記憶裡的時光

 
想到MADELEINE媽媽做給我吃的油醋汁。
 
老太太過世好幾年了。去KOHLER家拜訪的時候,她先生剛走沒幾個月。 雖然語言不大通,我德文爛斃了,她還是每天抓著我說話。 老太太有個菜園,菊苣每餐割新鮮的吃。丟掉做堆肥的老葉我在台灣看到都拿來上桌做沙拉。
 
老太太的油醋汁有 橄欖油3份,BALSAMIC 醋1份,牛奶一小瓶蓋,芥末醬一小匙,糖一小匙(加一點陳醋可能就不用放糖) 鹽巴胡椒她放在沙拉醬裡一起打。
 
奧地利籍的老太太,移居瑞士Bremgarten。先生先走,兒子在南亞海嘯也走了。沒幾年癌症也帶走她。
 
朋友和她的哥哥長得非常好看,聽說老先生一輩子感情不專,她父母的感情不大好。伴侶走了一樣大受打擊。 
 
看到這篇文章突然想到她教我做油醋汁的時光,封印在照片和味覺記憶裡的時光。想到其實全世界的老人家都長得很像,孤獨如影隨形只能一人面對.............
 http://kwansixtynine.blogspot.com/2011/12/4.html

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

四川泡辣椒作法


  1. 2000CC水加2兩鹽巴煮開放涼備用。
  2. 花椒粒小火炒出香氣放涼備用
  3. 小辣椒擦乾水分,放入桶中,再放入花椒粒、高梁酒、鹽水,封口後常溫放3天後冰冷藏4天即可。 
出處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611011116355

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

Osteria by Angie 大直,午餐


朋友約了,中午來吃大直新開的餐廳。果然很新,還在試營運,餐點九折。生意超好,客滿。二樓還沒開放,所以一樓只有一間很小的洗手間,還有很大的廚房(這點非常之好)。

Osteria 是義大利文的鄉村小餐廳小館子,不過開在寸土寸金的大直,就得披上豪華餐廳的裝潢.......不過菜還是溫暖人心的家常口味,用料也不錯,就老實做菜,不是fine dining 那種。

門口




進門那匹馬超好笑,頭上放個古怪的裝飾。這間餐廳裝潢最喜歡的是上面兩盞橡實造型的燈,不過光源太強拍不出好看的照片。放棄。來吃飯的朋友若是喜歡花藝可以好好欣賞。

作PIZZA的師傅有型,帥啊,那個爐子看起來也很棒

主廚

餐具櫃的燈光不錯

我們到得早,還不到十二點。要走的時候真的客滿。
上菜了。

我的前菜:綜合拼盤,透抽很新鮮,下面的大塊章魚柔軟但不香,但好像不是當天處理好的,沒有新鮮海鮮的甜味

上面那塊MOZARELLA很新鮮, 這種乳酪越新鮮越好吃,讚啊
調味沒有向台式風味靠攏,味道比較重,一定要配點酒或氣泡水比較適合,朋友不能喝酒,今天喝氣泡水


朋友的軟殼蟹沙拉,味道很濃,那小碟油做得真好,拿來配麵包吃


極品,這個麵包是極品,麵包師傅請受我一拜

礦泉水資好像一人30

麵包非常好,若是加點一份要加費用我也願意。不過今天很飽。

蕃茄湯,天冷台灣人一定要喝湯,這個有新鮮蕃茄的鮮味和罐頭蕃茄的酸味,怕酸的來喝會不習慣。但我喜歡,不過今天鹹了點


服務人員強調這是牛膝,BEEF SHANK不就是前腿花腱,要加強理解菜單唷
朋友點的BEEF SHANK,紅酒燉的,還不錯。不過跟上頭的豆子和沒啥味道的開心果不大合,配色好看吧

南瓜麵疙瘩沒用叉子壓點花紋,形狀跟地瓜圓一樣XD,味道濃郁柔軟好吃,不過我個人偏愛馬鈴薯的
南瓜麵疙瘩,松露奶油豬肉香腸味,香腸是沒有腸衣的COUNTRY SAUSAGE,豬肉味濃濃,鹹一點更好吃

甜點,那個小小的塔底下都冰到濕了,可惜。這種擺法有扮家家酒的趣味


嗚嗚嗚,不大好喝的咖啡,非得加糖不可,好可惜

咖啡不大行,喝了兩口馬上心悸。附近SEASON附餐的咖啡超級好喝。下次來吃PIZZA一定要喝茶。



這家餐廳的服務很專業,有點距離但周到的法國味,我喜歡。
跟台灣有些傻傻的囉唆台式西餐服務不一樣。水只有少過一次,他們超忙,很不錯了。
上菜有點趕,前菜還沒吃完湯就來,有點時間壓力。希望之後改善。
下次還會再吃的餐廳。

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

茼蒿撥拉子




去北京工作的朋友回臺灣,給我帶了本書。書名實在不大吸引人,不過內容很讚,編排用心又可愛。原來是北京漢聲文化出的。 山西麵食  上班快餐族。推薦買一套,NTD350.


這裏有臺灣的連結,在台北就有得買 http://www.hanshenggifts.com/front/bin/ptdetail.phtml?Part=01080016&Category=0

既然每週要練一道新菜(但我好像有偷懶,上週有沒有練菜忘了,但是又去南方澳買了好好吃的白腹鯖鹽烤(扁鯖)),就練最簡單的好了。

我超怕揉麵的,手好酸,可能用力的方式不對。今年冬天來挑戰揉麵團。

書裡最簡單的就是筒蒿撥拉子

山茼蒿台灣現在很好買,今天去市場買了一把十塊錢,挑一挑大約250克。

菜整理好(葉子一葉葉分開,梗子大約兩公分一段),洗好瀝乾,配上200克左右的麵粉和一和。(我看別人的馬鈴薯撥拉子作法,要分幾次加入麵粉)就直接把麵粉放篩子裡,一邊篩一邊和一下,茼蒿水多,很容易沾住麵粉。(家裡胡蘿蔔也很多,隨手磨了一點進去)



和好的茼蒿,放入鋪好墊布的蒸籠,我蒸了十分鐘,偷吃了一口,好軟嫩。 看書上400克的筒蒿要蒸15分鐘,好像太久了,不然就是臺灣的筒蒿太嫩,不需要這麼久的時間。下次爭個六七分鐘就好。

蒸完的茼蒿,跟著大蒜片,蔥段,花椒,辣椒,乾辣椒隨便炒一下。就可以上菜。


說真的,剛蒸完的茼蒿好吃斃了。比炒好的更清香。書上說炒的時候油要夠,但是最近想當瘦婊子,不能吃太油,下次來清蒸灑點鹽吃。麵粉吸了筒蒿的水好香。從沒吃過。有趣。

這裏有個連結,是網路上看到的,這種山西家常菜很少人寫,作者寫洋芋撥拉子。澱粉加上澱粉,等我瘦了再試XD

山西本地的家常食品--拨烂子

這道菜好吃又簡單,晚上配了炒雞丁一起吃。下次還會再做。

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

芋頭炊飯(一鍋到底)


每週練一道新菜的的目標好遙遠,不過煮的新的味道還是開心。 前兩週忙著煮螃蟹吃螃蟹。先放兩張照片紀念一下。



真是離題甚遠,飯菜每天煮,格子好久沒寫啊。

秋天的芋頭蠻好吃,鬆鬆香香的,今天這顆芋頭普普通通不夠鬆軟,還好香氣很足。

忘記為何要做芋頭炊飯,好像是逛格子看到的,順便上網搜了一下食譜。沒做過就做來吃吃看。吃起來還不錯。一鍋可以煮完很省事的。 我家沒有電鍋,也懶得換到電子鍋去炊煮,直接把特福小炒鍋拿來用。因為要燜煮的關係,先用麵團把氣孔給堵起來。(過期麵粉很好用,不要丟)



材料:


1.豬肉絲約200克(用砂糖,一點五香粉,蒜泥,醬油,水,抓一下,再放一些太白粉抓抓)

2.蝦皮泡水,蝦米泡水(兩種選一種用就好,我放兩種因為好玩) 上次買的蝦米有點腥,原本想要丟了,又可惜。看書上說可以用黃酒水泡一下,果然有用。

3香菇六朵發好切絲備用

4.芋頭一小顆去皮切丁(像我這種過敏的,可以請老闆幫忙去皮,回家切丁一定要戴手套)

5.白米兩碗(我家都用碗量米.....)

調味料

自製香蔥油。(豬油加上葵花油炸油蔥)
醬油,蔭油(可用醬油膏代替),鹽巴,水 (份量我抓不准,加加減減沒在量。有些食譜我一看就知道寫來開玩笑的....)

作法

用香蔥油分別爆香蝦米,香菇,豬肉。炒一炒順便加點醬油和非常少的糖。然後挪到鍋子的一角(我很懶),繼續放油炒香芋頭。

爆香的時候一定要等一種材料的香氣出來了,才能加上第二種。

之後放兩碗白米。繼續炒。油不夠要加一些。然後放水,約兩碗半。加上少許鹽巴和蔭油,醬油(不要太多,不夠鹹之後加水的時候放再熱水裏就可以混合均勻)

中小火蓋上鍋子煮20分鐘。(中間要開鍋攪拌約五次),畢竟小炒鍋受熱不是很均勻


煮這道菜不是煮燉飯,不要一直攪。(米我買有機的,不洗)

煮的過程水若是不夠,可以一點一點加熱水煮。至於水量真的要看經驗,我第一次煮海鮮飯的時候很慘,跟稀飯一樣,後來用看的就有感覺了。總之水稍稍蓋過材料就好。不夠再加。火不要太大,中火比較合適。

煮好的飯這時候米芯有點硬硬有點粉,中國菜的米飯要透,蓋上鍋蓋燜個十五分鐘就可以。


這道菜用長米不適合。味道跟糯米飯差不多,比較好消化就是。好吃。以後會再做。

今天早上作的油蔥酥,貼一下圖

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

故宮精彩一百,遇見寒食帖

昨天看到這個消息,今天約了朋友中午衝到故宮
是的,真的不要錢。一人省了160,兩人省了320。開心。(還沒去的十月十日還有一天,國家免費招待大家參觀)

既然是流水帳,當然要從踏進故宮的第一印象貼圖。




這兩位人頭好大啊,不過特展我沒興趣看,倒是人頭貼在故宮的外牆上挺可愛的。隨手拍下紀念好天氣。

進去除了在門口外頭的活動拍照區來張照片上傳參加抽獎之外,整個故宮展區禁止照相。所以也沒有照片。

這次精彩一百的展品都是萬中選一。不看可惜。尤其是書畫。展出一次最少休息三年到五年才能再次展出。非常珍貴。

下面是展品清單連結:http://www.npm.gov.tw/exh100/treasures/cn/ch_08.html  點下去就知道有哪些寶藏可以看

我愛看書法,看字可以看出人的個性,尤其看大張書法可以看出整篇文字的佈局和氣韻。這些是看帖子沒辦法享受到的。上次展出蘇軾寒食帖的時候沒能見到,反而這次大展一睹真跡,看著看著內文,又想到這一卷字,輾轉流離,躲過數次火災劫難,從中國去了日本,又回到台灣的故事,突然鼻子一酸。

想知道寒食帖故事的上wiki,。可以知道帖子的典故,也能夠線上看帖。科技進步,網路資源共享還是好處真多 :

展寒食帖的展覽室,只有我跟一位先生看了很久,四周人也不多。這就是平日來看展的好處。宋徽宗的詩帖,靜靜躺在旁邊的櫃子裡,想到又激動了起來(我哭點超低的) 

穠芳依翠萼,煥爛一庭中。零露霑如醉,殘霞照似融。丹青難下筆,造化獨留功。舞蝶迷香徑,翩翩逐晚風

這裡可以線上看帖,不過大字在眼前,現場的震撼,網路上體驗不到。http://www.npm.gov.tw/dm2001/B/exhibition/calligraphy/C2B000001N_adv.htm#javascript:;

展品太多太精彩,其實幾個小時消化不完,還想找時間來慢慢看。

中午吃飯就上四樓三希堂。不過中午人多,還蠻懷念從前小貓兩三隻,生意不好的時候。


上面的圖都是朋友拍的,好專業啊。貼上來給大家看看。 東西都是調理包還是冷凍食品,不過算不錯的調理包,這裡本來就不是餐廳,是喝茶的地方。不要期待太高。

點了粥,味道不錯,但是上投放的薄脆已經不大脆

朋友體貼點了鐵觀音,我喝了果然沒反胃,隔壁的歪果仁一直偷看我們泡茶,好好笑

奇怪,寫到一半貼圖一直當。我要貼一下杏仁豆腐,可以吃。可惜一直貼不上來。

離開餐廳要下去逛的時候,看到櫃臺有這個
可愛吧,回收玻璃做的小毛公鼎,竟然也是本次販售的紀念品。朋友買了一個,250元台幣,說要回家放布丁或是一小球冰淇淋(減肥的時候放一口飯剛剛好)

下樓看了大理國張勝溫、畫梵像。一邊看一直想到石榴。回家上網查,看到這段。


在大理三塔文化区,陈列着复制的张胜温画卷,观览欣赏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。在恢复重建的皇家国寺崇圣寺大雄宝殿内,还陈列着木雕的《张胜温画卷》,整个画卷长117米,高1.8米,堪称全国之....

原來對面來臺灣拍了五十張照片,回去複製。北京這家公司還有販售數位版

这卷已有800多年的巨画,在明初朱元璋毁灭南诏、大理地方典籍的浩劫中被大理国官吏冒险带出宫,以后又几经辗转流落内地他乡,明代又被江南寺院用重金收购深藏。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,看到该画卷带回清宫,爱不释手(感想:乾隆看到好物就要搜刮,當皇帝這點很爽)

總之故宮也有其他佛畫,端莊肅穆莊嚴,這一卷風格從沒看過,蠻有趣。寫下來做個紀念。張勝溫先生原來是白族人。

離開故宮的時候大約四點半,陽光還很強,走道兩旁的龍柏又大又綠,很健康。走近點可以聞到龍柏樹的香氣。初中的教室旁邊也有一排龍柏,香氣沒這麼陽光。





看完展覽肚子餓,車開到泰北中學對面的包子店,肉包還是不錯。就是價錢漲到17塊錢貴了點(但又開始買十送一)。這家包子比姜太太包子店的包子大很多,不過姜太太的調味好吃一些些。開封包子,最近的麵皮似乎不如從前的麵香,有點退步,總之好過便利商店的許多。

哈哈,寫完好長好長的流水帳一篇。開心。貼一張在洗手間的自拍,大家要來看展覽喔。(我一整個阿強上身)




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

越南,牛肉河粉試作


包子妹撐好久啊,感謝TT幫忙拍照


做菜做很久,前一陣子給自己一個小小目標,希望每週能夠做一道從沒做過的菜。餐桌上會出現沒吃過的組合。(像是咖哩鮮蝦雞肉炒麵加上溫和的雞蛋。還有蠔油跟魚露調味。這個很讚,但是沒圖沒真相XD,用咖哩粉炒的好好吃說)

台北上週突然秋意濃濃,幫衣服換季,突然想要煮湯。(夏天我不愛煮湯喝湯,廚房太熱了待不住,吃涼拌菜都來不急)

突然很想喝越式牛肉湯,上網問了股狗大神,大陸的網頁靠不住,這種的還是洋人寫得比較仔細,也不會改東改西的。問完之後,考慮要上中藥店去買香料。還好附近的越南太太很多,開了兩家店。下午時分,只有一家有人,問了一下買到這包,花了45新台幣(後來發現被騙好惱人)



原來有這種類似我們滷味包的香料包,後來鄰居越南太太告訴我。大約可煮五六人份,然後他們餐廳的店裡,賣我20元。越南女生的皮膚好好,白晰透亮。

香料包有丁香,草果,八角,芫荽籽,孜然,桂皮,陳皮,甘草,還有一包成分不明的粉。比歪果仁寫的食譜要多一些香料的份量。

買完香料包,立刻騎上我的買菜小VINO去大潤發買牛腱和白蘿蔔,,沒想到回程路上遇到闖紅燈又在平面車道車速破百的轎車,差點被撞飛,生死一瞬。呆了幾秒鐘繼續慢慢騎車回家。感謝主,我平常把機車當腳踏車騎,慢慢起步也有好處。



以下是當天吃的牛肉湯河粉的做法

材料:

牛腱兩顆(澳洲的燉煮好吃),牛骨一塊,洋蔥(小)三顆(我放得有點多),越南牛肉湯香料一包。老薑四片,白蘿蔔兩條。魚露和砂糖。

A牛肉湯作法:

(當天買完材料有點來不急,這是用壓力鍋幫忙煮到一半的偷吃步)

牛骨和洋蔥洗淨,洋蔥對切,放入烤箱烤到有點焦黃才能放進去熬湯。(我覺得這跟法國人殖民過越南有點關係。)

起一鍋水,牛腱用冷水中火慢慢煮到水開去雜質(跑活水)

白蘿蔔削皮,切大塊。另起一鍋煮到半熟備用。(最近的白蘿蔔都是大陸進口的,不過很甜很好吃。有點想做蘿蔔糕來吃)

壓力鍋裏放入冷水,牛腱,牛骨,洋蔥,薑片。鎖上蓋子,中火煮個25分鐘。然後等待壓打開之後可以放入白蘿蔔和香料包繼續慢慢煮,我6.5公升的鍋子煮起來還是不夠大........晚上六個人吃飯。想說換個鑄鐵鍋熬湯,結果大小差不多....(但比較漂亮就是了)

調味放魚露和黃砂糖(或是黃冰糖),糖不要放太多,洋蔥很甜。


B河粉作法:

買來乾的澱粉條,至少先泡水一小時,才能放入滾水裡燙熟。

C檸檬辣椒水作法:

檸檬汁,辣椒,還有白醋,放入調理機打成醬。 吃越式牛肉湯沒有這味好奇怪。

D配料:檸檬片,九層塔,(台灣人好像不放薄荷的),香菜,蔥花,胡椒,魚露,辣椒水,放在桌上想吃自己加。





越南人喜歡的沾牛肉醬料我們不大喜歡,就沒買了,看標示防腐劑少不了。

要上桌的時候把和河粉燙好,滾燙的湯沖下去就好了。牛腱要等稍微涼一點切片,自己煮的切大塊吃起來比較爽。因為牛肉太多,生牛肉也沒鋪在上面,肉吃不完。

白蘿蔔不要跟牛肉湯一起煮熟,否則湯的肉味太淡不好。調味我沒辦法寫份量,我都是用手抓用嘴試,回想記憶裡喜歡的味道。總之慢慢放調味準沒錯。還有,試味道的時候,尤其是湯,一定要感覺比想要的味道淡一些,否則喝完一碗湯一定會太鹹。


練完這道菜超開心的,哈哈。自己做的沒放味精喝起來比較舒服,聽說買到牛膝的話燉起來更好喝。

(想到我家還有一大堆A1肉骨茶包,最近蒜價很便宜。下次來燉個肉骨茶吃個豬油拌飯)



(結果弟弟送的港版紙牌大富翁,我們規則不熟,史萊姆說要帶去桌遊社請人試玩,殘念)